新聞資訊
NEWS瑞氣雙裁水鄉韻,綠能新燃南國情。
肇慶,德慶。宋重和元年,宋徽宗改端州為肇慶府,意為“喜慶吉祥之始”。德慶是肇慶的下轄縣,由來2000年,一直就有“嶺南古郡,龍母水鄉” 的美譽。
9月2日,由中國能建安徽電建二公司承建的廣東德慶工業園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1號、2號機組雙雙實現竣工發電,高質量移交投產。
此刻,瑞氣臨門,德肇雙慶。
不可乘風也要奮力前沖
德慶燃機項目于2021年12月開工,因多種因素影響,中途停工待建。2023年6月15日,項目接到了業主復工通知,旋即揮戈南下,跑步入場。
周轉物資需要清點,預留的柱筋需要送檢,6月28日#1鍋爐鋼架開吊迫在眼前……
長跑變成了短跑,而且是兩臺機組一起開跑,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硬仗,起跑和加速,都趕到了彎道上,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天,我們只能把自己繃成一根弦,發力,沖刺——動員會上,項目經理劉桐說。
8月的廣東,鍋爐平臺如同一個大熔爐。項目技術員王成名卻格外清醒。
1、2號鍋爐同步施工,東西側間距僅為27米,明顯小于鍋爐廠家提供的29米的模塊翻轉架,起吊受限!而受熱面模塊的實際長度為18.6米,遠低于翻轉架尺寸,預期可調!經項目部連夜研討同意,王成名迅速將經過CAD模擬后的模塊翻轉架改造方案,上報監理、業主、廠家,得到了高度的認同。
翻轉架長度縮減到了23米,劉桐的目光卻看到了更遠。
翻轉架長度減少,重量減少、起吊半徑隨之減小,原定方案使用800t汽車吊是不是也可以變化呢?項目部再次進入連夜研討模式。如果使用650t汽車吊,回轉中心距離鍋爐鋼架5地6軸中心13m,主臂長度50.3m,模塊翻轉架起吊點距汽車吊中心18m,負荷85%。一連串的數據,翻來覆去的受力運算,一而再三的現場實測,直到——眼眶里的血絲熬成了片,項目部終于拿出了新的起吊方案。
成本節約15萬元。1號、2號余熱鍋爐受熱面提前高效完成了吊裝,受到了監理、業主的一致點贊。
6月開工,7月迎新。德慶項目老師傅少,90后00后年輕人占了近80%,如同一群“熱氣騰騰”的“燃機”,沖起來自然飛快。劉桐笑著說。當然,老師傅“余熱鍋爐”的力量也充分發揮了出來。
00后技術員王寶龍,在項目部負責汽機管道安裝,地埋管道圖紙到場后,他連續幾天加班至深夜,計算匯總,提交采購。安裝期間,他專門對管道錯綜復雜的區域,在電子版圖紙上進行備注,還單獨成立了汽機房管道安裝微信群,數萬字的交流,記錄了他心血的付出。
項目副總監在監理例會上,提到王寶龍也不住口的夸贊,寶龍這個小伙子很專業,很務實,我們看圖沒注意到的部分,他都能找到對應的分圖進行解釋,有這樣的一批技術人員,我們對二公司很放心,很有信心。由王寶龍負責的地埋管道,均一次通過打壓試驗。
誰說對弈平凡的不是英雄
2024年2月,春節前2天,電纜、閥門、管道才姍姍到場。
3月,廣東省迎來了50年不遇的特大雨季,從3月中旬到5月中旬,兩個月下了56天的雨,其中雷暴大雨多達40余次。瞬時雨量大,是德慶雨季的特點,有時候一天連著好幾場大雨。不能指望老天爺給面子。生產經理周天攀指著辦公室墻壁上的晴雨表說。
具備條件的地方,用腳手架搭設通長的防雨棚,保證正常作業。不具備條件的地方,24小時輪班值守,抓住每一次暴雨的間隙,快速出擊,拿下一塊是一塊。就是要和老天爺賽一賽,看看是50年不遇的大雨,還是我們的干勁大。
項目部指導我們,學會打探頭球,和大暴雨對弈,一個德慶項目干下來,我們都成了氣象專家了。工友們樂呵呵的說。
#1鍋爐水壓試驗在即,項目部收到金屬質檢負責人趙文發來的報告,鍋爐廠供貨的高溫過熱器1至高溫過熱器2的進口管道處有3個三通,按照熱處理工藝進行熱處理后,發現母材硬度偏低(平均值在125HB左右)。水壓試驗在即,但絕對不能帶著隱患進行水壓。
項目部迅速組織監理、業主、鍋爐廠代,四方見證下,對鍋爐廠供貨同一批次的剩余合金三通進行硬度復測,檢查后發現母材硬度普遍處于120-131 HB之間,不符合規范要求,要求廠家重新更換了合金鋼三通,到貨當天,項目部連夜將不合格三通更換完成,確保了水壓試驗的順利進行。
2024年6月19日,1號機組汽機沖轉成功;2024年07月20日,1號機組聯合循環通過72+24小時試運行;2024年08月19日,2號機組汽機沖轉成功;2024年09月01日,2號機組聯合循環通過72+24小時試運行。
00后技術員王成名說,“在這里,我編制了入職以來的第一個余熱鍋爐安裝方案,第一個汽包吊裝、受熱面模塊吊裝、汽機定子吊裝等方案。努力,讓每一個平凡的崗位,成為我們圓夢的熱土。成名不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
華海能源德慶工業園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為廣東省重點工程,規劃建設2套6F級(2*120MW)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項目投產后每年可發電12.4億度, 供熱130萬噸,大幅度減少園區煙塵、NOx、SO2排放。
9月里的德慶,龍母水鄉,氣韻流長,天藍風輕,鋼鐵廠房與遠山黛影遙相呼應,源源不斷的電能正在為大灣區綠色低碳發展注入強勁動力。